崂山区党政一把手王雁,是除了杜世成之外另一个落的重量级官员。
20世纪90年代末,青岛市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青岛科技工业园位于崂山区内,依山傍海,被当地人称为"黄金海岸",受到众多开发商的青睐,加上青岛市的城市格局向东扩展,大批房地产开发商蜂拥而至。他们攻关的主要目标是手握大权的区委领导王雁,规划、国土等
门也成为开发商们逐利路上的必克堡垒。
甚至有媒称,王雁任崂山区委书记时,房屋拆迁是宣传车、铲车、警车、消防车一起
动的。
地产价格。有报称,青岛市区的房价自杜世成上任之后,同地段房屋房价每年涨幅在25%以上。政府垄断和
控下的土地价格升
,的确增加了政府收益,但同时也提升了房价。杜世成等人获得了更多可以支
的财力和权力,商界的同盟者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
。
开发土地的程序极为复杂,先由开发商给区长写用地申请,
一方面,青岛市拥有排名全国前列的房价;另一方面,这些
价房屋并非都被缺房的城镇居民买走,原因之一是城镇居民的平均收
平不
。官员、商人随同城市地价一起"升值"的同时,普通市民却不得不为此承担成本,结果是青岛人越来越买不起房
了。对此,2003年杜世成在
客人民网
国论坛时说:"青岛的房价虽然很
,在沿海一线的别墅可能已经到了2万元一平方米,但是如果顺青岛一条街往北走,那就是2万、1万、8千、5千、3千,最便宜还有1千的。"此语一
,青岛哗然。杜世成所指的1000元的房
,在青岛市区30公里之外。
王雁刚到崂山区工作时,就到地价过低,急需通过清理土地市场调
地价,凝聚人气和财气,拉动城区建设。于是,在当上崂山区的一把手之后,王雁通过冻结土地批租、实施整村改造异地安置等一系列动作,不到3个月就使崂山区的土地价格大幅上涨,城乡接合
和沿海一线的地价涨幅甚至达到100%~150%。可见,一个几乎垄断了新土地供应量的政府,也就掌握了土地使用的话语权。
要在崂山区开发一块土地,主要有两个要害门,一个是规划局,一个是国土资源局。要想将一片地成功开发成商住楼,必须得到规划
门的许可,所以开发商要想得到一块地,必须打通规划、国土等主要审批环节。而这两个
门都归崂山区区委书记、区长王雁
,于是王雁首先成为开发商们攻关的第一个堡垒。
36岁就成为厅级的王雁在青岛一度被誉为"政治明星",拥有"青岛市十大杰
青年"、"青岛市有突
贡献的领导
"等光环,是杜世成非常欣赏的得力
将。王雁给人的
觉是思路清晰、很有魄力,而且健谈、俊朗、比较容易接
。客观地说,王雁是一位颇有前途的"政治明星"。王雁在担任青岛市贸促会会长期间,对青岛的对外贸易发展
过很大贡献。在主政崂山区期间,王雁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改革措施,包括对土地
理秩序混
问题
行有效整顿。
王雁以善于抓外向型经济而闻名,他在崂山区工作期间,最重要的政绩是城市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房价意味着地价更
,同时又意味着地方财政收
增长,还意味着作为官员政绩的城市建设加速。客观地说,王雁
手批租土地,追求政绩是主要原因,个人从中渔利则是政绩之外的附属利益。作为地方领导,要想在任期内短时间
"看得见"的业绩,抓城市改造、房地产开发是最快捷的,也是最投杜世成脾气的。既然市委书记杜世成喊
了"经营城市"的
号,区委书记王雁以地生财,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双重实惠也仿佛顺理成章。后来王雁的确获得了仕途上的回报,2002年12月担任了市长助理。
王雁签字批租土地的批文,最终放在了崂山区国土资源局局长于志军的办公桌上。
杜世成给青岛留下了什么呢?未来数十年的土地经营权收益已被透支,预留给未来的发展空间已被建筑和路所填充,一座以海滨风情著称的城市,正被随意而为的规划和建设所扭曲。杜世成要搞大青岛,几十亿、上百亿的大手笔不少:东西快速路、滨海公路、跨海大桥、海底隧
、奥帆赛、大炼油、造船厂及港
西移…而青岛的城市格局的改变,主要是向东
的崂山区扩张。
王雁1955年生,15岁参军
伍,在
队
团、
党,回到地方后先后在银行、外经贸委、开发区、崂山区、青岛市政府任职,1998年3月至2000年7月任青岛市
科技工业园
委会主任、崂山区党委副书记、副区长,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任崂山区党委书记、副区长、代区长,2001年2月至2002年12月任崂山区委书记、区长,2002年12月任青岛市市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