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五人访谈录(5/7)

再开讲评会,会和现在当场举行的结果不同,所以请东先生百忙之中来到冲绳。东先生,麻烦你了。

东:因为大家真的很认真写,让我觉得我也不能不认真(笑)。所谓“认真”,是指认真地评价。所以我不会草草了事,打算认真地讲评。

先从竞作开始。就结论来说,我认为乙一先生的“远去的孩”非常。理由是,只有乙一先生的作品,运用作品整结构去回答“上京”这个主题。在这小说中,虽然也有推理式小诡计,不过在那之前,我更佩服以“堕胎”暗喻“上京”这。重叠“上京”,也就是说脱离家族或地区共同(=母)移动到别的场所的主题,以及“打掉小孩”的主题组织小说。我认为这个法让作品的度大为增加。在作品中采用这设定的,只有乙一先生。

那么其他作品如何呢?北山先生的“心灵最后的距离”一文,在设定上是我喜的推理小说类型,所以我兴致地读完了。不过我认为它并没有完全表现“上京”这个主题。这作品不是“上京”,而是停在“无法到达某个地方”这象的思想上。并未积极地将东京的印象,或是“上京”造成的人际关系变化写作品中。小说的开及结尾皆现了令人印象刻的蔷薇,那分的描写若再广一些会更好。再者,可惜“心”或“忆”这印象刻的人名,并未显太大的效果。我认为“心灵最后的距离”这个主题,隐着人与人本质上的距离之意。北山先生以一再死于电车上这个主题,搭即便是很亲近的人,也绝对无法及他人内心的主题描述。虽然“心”和“忆(=记忆)”的名字与主题相呼应,我希望能再写得更

接下来是佐藤先生的作品,我不太能认同。首先他并没有采用“上京”这个主题。文中也有多利用文掩饰的分。就作品来看,虽然有趣的分不少,也能理解只要看过佐藤先生以往的作品应该会被打动,不过我认为并不符合本次竞作架构。我原本很期待佐藤先生的作品,实在可惜。

泷本先生的作品让我看得很开心。从自我意识的方向不停地叙述“两人关系的烦恼”,无法走到“你我关系”的外侧,假借突发暴力描写那份焦躁我认为这是泷本先生的小说的基调。本次作品中也有清楚地呈现来。不过,那主题同时也是弱,与乙一先生提的“上京=堕落”这个答案的度相比,显得有些表面。举例来说,即便泷本先生的作品中,确实有男女两人从外县市到东京,然而移动并未带给他们什么。他们仍然一再抱着类似“我们能够非凡吗?”的相同烦恼。这和佐藤先生一样,或许是太仰赖以本备的题材决胜了吧。“上京”这个主题或许很难,正因为如此,我才更想看到佐藤先生和泷本先生的另一面。另外,我这样说或许是画蛇添足,泷本先生的作品前半段是讲东京都内的事,后半段则移到郊外对吧。我在这觉到了可能。虽然同样是“上京”,住在市区和住在郊外完全不一样、即使“走向平凡”这相同,混市区人群里,和埋没在郊外的简朴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形态,如果能加“年龄的增长”这个主题,或许能大为增加泷本先生这篇短篇的度。

最后是西尾先生的作品,我只单纯地觉得写得不错。西尾先生是个能够自本能地将某批评的视内面化加以描述的人,这作品也是如此。在这作品中,西尾先生将手机及广播两题材对比的描写,并予以整合。手机的电波是直接连接个人与个人之,代表的就像新海诚的动画“星之声”开场那一幕,它在所谓的“世界系”想象力中,是非常重要的题材。相较于它,广播的电波则是将个人整合于地区,这分是佐藤友哉式的题材。西尾先生漂亮地挪用两者,并予以扬弃。我想《浮士德》读者或是网路上写书评的人、以及《YURIIKA》杂志的西尾维新特辑的读者,会很喜这类作品(笑)。一天就能写这样的作品,是非常了不起的。虽然如此,不过严格说起来,我觉得这作品也只是这样。既然有确实理“上京”这个主题,就这层意义来说没什么好批评的。然而乙一先生的理方式,谈到人化、社会分,能广泛获得不限于《浮士德》读者的读者。就这来看,乙一先生的作品比较。不单单是这次的短篇,不是《浮士德》也好世界系也好或是其他什么都好,西尾先生的作品给人适合拥有“某一类型想象力”的人阅读,过分极端的印象。当然,那就是西尾先生的厉害之。不过像本次这难得的机会,我原本希望西尾先生能展现略微不同的一面呢。

——东先生,谢谢你。那就以东先生的奖评为基准行对谈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