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10分钟的时间里王衍芳连杀2人。随后,满鲜血的王衍芳走
办公楼到路边打车,准备去买汽油烧了研究院,但是,过往司机没有一个敢停车。
研究院里的3名保安得知王衍芳杀人后,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王衍芳。王衍芳拿着刀对保安说:“给我离远,这事跟你们无关。”随后,王衍芳回到四楼的一间办公室打了两个电话。第一个电话是打给110报警:“我叫王衍芳,我在复兴路34号院杀了两个人,你们赶快来!”之后,王衍芳又打给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组电话,告诉栏目组的人说:“我半年前寄给你们的信可以打开看了。”
打完电话后,王衍芳拿着刀来到楼,此时警察已经赶至现场,将王衍芳围困在楼
。在与谈判专家
谈近1个小时后,王衍芳被民警制伏。
被捕后,王衍芳对杀人的事情供认不讳。
2006年9月25日,在案发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王衍芳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以故意杀人罪起诉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法上,王衍芳对自己杀人的罪行供认不讳。
2006年11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王衍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
给绝望者以希望,是社会和谐的起码底线
王衍芳目无国法,杀人手段狠毒,实属万恶不赦,似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3条人命,3个家,顿时毁于一个不理智的报复。王衍芳的杀人动机难
不该令我们
叹
思吗?
我们首先应该想到,如果不是王衍芳赌博不上班,甚至还有倒卖设备和涂料方的行为,领导们会为难王衍芳吗?难
两位领导就一定是害得王衍芳妻离
散、生活无着落的直接仇人?也许是因为当时研究院的某
规定或者集
讨论,院长、书记不得不这样
,也许是因为院长、书记办事不太圆
结下了仇恨。因为他们当年恰好在那个位置上,他不得不为王衍芳的仇恨承担风险。
但在本文中,我们应该还注意到一些关键词:改制、承包、辞退、返聘…,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单位“改革”的历程。王衍芳参加工作不久就成为研究员,说明他不是什么也不成的草包。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经过一次次人生打击,1998年44岁的王衍芳最终因为单位“改制”被实实在在地淘汰了。
如果将一些单位“改制”的措施比作“地图”这些措施就是一把的看不见的匕首,被这把匕首所伤的人,更多的是自己添添伤
继续挣扎在人生的苦旅中。但是,总有不堪重压的人会就走极端,王衍芳就属于后者,而凶手王衍芳在杀人时连“地图”都免了,直接举起菜刀就砍向领导,这
行为令人发指,也令人
思。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那些现在手中还有些权力的领导们需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