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宋纪五(10/10)

,正是对这情况的形容呵!

[16]征南兖州刺史江夏王义恭为司徒、录尚书事。戊寅,以临川王义庆为南兖州刺史;殷景仁为扬州刺史,仆、吏尚书如故。义恭惩彭城之败,虽为总录,奉行文书而已,上乃安之。上年给相府钱二千万,他称此;而义恭奢,用常不足,上又别给钱,年至千万。

[16]刘宋文帝征召南兖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为司徒、录尚书事。戊寅(二十三日),任命临川王刘义庆为南兖州刺史,殷景仁为扬州刺史,仍任仆、吏尚书如故。刘义恭取刘义康失败的教训,虽然担任录尚书事,却不敢过问政事,只在文书上签字而已,文帝这才放心。文帝每年拨付相府的钱,有二千万,其他品也与此差不多。但是刘义恭生奢侈,费用常常不足,文帝又另外给他一些钱,每年达一千万。

[17]十一月,丁亥,魏主如山北。

[17]十一月,丁亥(初三),北魏国主前往山北。

[18]殷景仁既拜扬州,羸疾遂笃,上为之敕西州上不得有车声;癸丑,卒。

[18]刘宋扬州刺史殷景仁到任后,病情愈加严重。文帝下令,禁止西州上有车经过,以免发声音。癸丑(二十九日),殷景仁去世。

十二月,癸亥,以光禄大夫王球为仆。戊辰,以始兴王浚为扬州刺史。时浚尚幼,州事悉委后军长史范晔、主簿沈璞。晔,泰之;璞,林也。晔寻迁左卫将军,以吏郎沈演之为右卫将军,对掌禁旅;又以庾炳之为吏郎,俱参机密。演之,劲之曾孙也。

十二月,癸亥(初九),文帝任命光禄大夫王球为仆。戊辰(十四日),任命始兴王刘浚为扬州刺史。当时刘浚年纪幼小,州里事务全委派给后军长史范晔和主簿沈璞。范晔是范泰的儿;沈璞是沈林的儿。不久,范晔提升为左卫将军。同时朝廷任命吏郎沈演之为右卫将军,共同掌理皇家禁军。文帝还任命庾炳之为吏郎,都参与理朝廷机要。沈演之是沈劲的曾孙。

晔有隽才,而薄情浅行,数犯名教,为士所鄙。躁竞,自谓才用不尽,常怏怏不得志。吏尚书何尚之言于帝曰:“范晔志趋异常,请为广州刺史;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钺,钺亟行,非国家之也。”帝曰:“始诛刘湛,复迁范晔,人将谓卿等不能容才,朕信受谗言;但共知其如此,无能为害也。”

范晔富有才,却轻薄放,多次犯礼教人规范,受到士大夫们的鄙视。他中名利,急于取,自以为才能无法充分发挥,常常闷闷不乐。吏尚书何尚之对文帝说:“范晔野心太大,志趣与常人不同,应该派他去担任广州刺史。如果留在朝廷,一旦犯下罪行,就不能不诛灭。不断诛杀,不是国家的好事。”文帝说:“刚杀了刘湛,又把范晔赶京师,别人会议论你们不能包容有才能的人,说我听信谗言。只要我们都知范晔的问题,他就不能为害朝廷了。”

[19]是岁,魏宁南将军王慧龙卒,吕玄伯留守其墓,终不去。

[19]本年,北魏宁南将军王慧龙去世。吕玄伯留守他的墓园,终不肯离去。

[20]魏主以伊为尚书,封郡公,辞曰:“尚书务殷,公爵至重,非臣年少愚近所宜膺受。”帝问其所,对曰:“中、秘二省多诸文士,若恩矜不已,请参其次。”帝善之,以为中护军将军、秘书监。

[20]北魏国主拓跋焘打算任命伊为尚书,封郡公。伊辞让说:“尚书职务繁忙重要,公爵地位崇,不是象我这样的年少愚鲁的臣属所能胜任的。”拓跋焘问他想担任什么职位?伊回答说:“中书省、秘书省中的官员大多是文士,如果承蒙赏赐的话,请允许我参加他们的行列。”拓跋焘欣然同意,就任命他为中护军将军、秘书监。

[21]大秦王杨难当复称武都王。

[21]自称为大秦王的氐王杨难当,又恢复旧号,称武都王。

十八年(辛巳、441)

十八年(辛巳,公元441年)

[1],正月,癸卯,魏以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

[1]季,正月,癸卯(二十日),北魏朝廷任命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

[2]彭城王义康至豫章,辞刺史,甲辰,以义康都督江、、广三州诸军事。前龙骧参军东扶令育诣阙上表,称:“昔袁盎谏汉文帝曰:‘淮南王若路遇霜死,陛下有杀弟之名。’文帝不用,追悔无及。彭成王义康,先朝之,陛下之次弟,若有迷谬之愆,正可数之以善恶,导之以义方,柰何信疑似之嫌,一旦黜削,远送南垂!草莱黔首,皆为陛下痛之。庐陵往事,足为鉴。恐义康年穷命尽,奄忽于南,臣虽微贱,窃为陛下羞之。陛下徒知恶枝之宜伐,岂知伐枝之伤树!伏愿亟召义康返于京甸,兄弟协和,群臣辑睦,则四海之望,多言之路绝矣。何必司徒公、扬州牧然后可以置彭城王哉。若臣所言于国为非,请伏重诛以谢陛下。”表奏,即收付建康狱,赐死。

[2]刘宋彭城王刘义康抵达豫章,辞去江州刺史的职务。甲辰(二十一日),文帝任命刘义康为都督江、、广三州诸军事。前龙骧将军、东人扶令育前往皇,呈上奏章,说:“当年袁盎劝阻汉文帝说:‘淮南王刘长如果在路上遇到风霜而死,陛下有杀弟的罪名。’汉文帝没有接受,后悔也来不及了。彭城王刘义康是先帝钟的儿,是陛下的二弟。如果一时糊涂犯了错误,陛下可以用善恶的标准责备他,用义来引导他,怎么可以相信未加证实的嫌疑,一日之间被罢官黜爵,贬谪到南方边陲!荒野小民,都为陛下痛心。庐陵王被迁被杀的往事,足以引为借鉴。恐刘义康一旦不幸丧命,死在南方,我虽然份低微卑贱,也暗为陛下羞惭。陛下只知坏掉的枝叶应该砍掉,怎么不知砍枝叶也会伤及树呢!我诚心希望陛下把刘义康迅速召回京师,兄弟和睦友,君臣互相勉励,这样,四海之内的怨恨就会消除了,诽谤的谣言也可以息止了。并有一定非要重新把彭城王置于司徒公、扬州牧的位上呵!如果我的话对国家有害,我愿意被死向陛下谢罪。”奏章呈上以后,朝廷便把他逮捕,投建康监狱,命他自杀。

野论曰:夫在上为善,若云行雨施,万受其赐;及其恶也,若天裂地震,万所惊骇,其谁弗知,其谁弗见!岂戮一人之,钳一夫之,所能攘逃,所能弭灭哉?是皆不胜其忿怒而有增于疾疹也。以太祖之弘,尚掩耳于彭城之戮;自斯以后,谁易由言!有宋累叶,罕闻直谅,岂骨鲠之气,俗愧前古?抑时王刑政使之然乎?张约陨于权臣,扶育毙于哲后,宋之鼎镬,吁,可畏哉!

野论曰:位的人行善施恩,就如同聚集云彩,降下甘霖,天下万都得到他的恩惠。可是,位的人下恶事,就如同天崩地裂,天下万所受到的惊恐,谁不知,谁看不到!岂是杀一个人的命,钳一个人的就能掩盖逃脱,就能消灭的?这都是因为不能克制自己的怒火,而加重已有的疾病呀!以刘义隆的宽宏大度,还要对杀害刘义康的劝谏掩耳不听。从此以后,谁还敢轻易说话!宋一朝几代,很少有直言谏诤的人,这岂是朝中正直骨的大臣不如古人?还是当时政治、刑法不够开明造成的结果?张约冤死在权臣手中,扶令育却死在明君的手里。宋的杀人法网酷刑,唉!真可怕呀!

[3]魏新兴王俊荒不法,三月,庚戌,降爵为公。俊母先得罪死,俊积怨望,有逆谋;事觉,赐死。

[3]北魏新兴王拓跋俊荒不法。三月,庚戌(二十八日),降为公爵。拓跋俊的母亲在这以前因罪被杀,拓跋俊一直心怀怨恨,谋反叛朝廷。事情漏,被赐死。

[4]辛亥,魏赐郁久闾乞列归爵为朔方王,沮渠万年为张掖王。

[4]辛亥(二十九日),北魏封柔然汗国郁久闾乞列归为朔方王,封沮渠万年为张掖王。

[5]夏,四月,沮渠唐儿叛沮渠无讳;无讳留从弟天周守酒泉,与弟宜得引兵击唐儿,唐儿败死。魏以无讳终为边患,庚辰,遣镇南将军奚眷击酒泉。

[5]夏季,四月,敦煌太守沮渠唐儿背叛了沮渠无讳,沮渠无讳留下他的堂弟沮渠天周镇守酒泉;他亲自与他的弟弟沮渠宜得率兵追击沮渠唐儿,沮渠唐儿战败死。北魏朝廷担心沮渠无讳早晚是边疆的隐患。庚辰(二十八日),拓跋焘派镇南将军奚眷攻酒泉。

[6]秋,八月,辛亥,魏遣散骑侍郎张伟来聘。

[6]秋季,八月,辛亥(初一),北魏派散骑侍郎张伟访刘宋。

[7]九月,戊戌,魏永昌王健卒。

[7]九月,戊戌(十九日),北魏永昌王拓跋健去世。

[8]冬,十一月,戊,王球卒。己亥,以丹杨尹孟为尚书仆

[8]冬季,十一月,戊(初十),刘宋仆球去世。己亥(二十一日),刘宋朝廷任命丹杨尹孟为尚书仆

[9]酒泉城中尽,万余皆饿死,沮渠天周杀妻以战士。庚,魏奚眷酒泉,获天周,送平城,杀之。沮渠无讳乏,且畏魏兵之盛,乃谋西度沙,遣其弟安周西击鄯善。鄯善王降,会魏使者至,劝令拒守;安周不能克,即保东城。

[9]被北魏围困的酒泉城中粮吃尽,一万多人饿死,守将沮渠天周杀掉自己的妻,分送战士们充饥。庚(二十二日),北魏军将领奚眷攻克酒泉城,俘虏了沮渠天周,押送到平城斩首。沮渠无讳的军中也缺乏粮,又害怕北魏的大兵力,于是打算向西渡过沙漠,派他的弟弟沮渠安周向西攻鄯善国。鄯善国王打算投降,正巧北魏的使臣赶到,劝他决防守。因此沮渠安周难以攻克,只好撤退,固守已占据的东城。

[10]氐王杨难当倾国寇,谋据蜀土,遣其建忠将军苻冲东洛以御梁州兵;梁、秦二州刺史刘真击冲斩之。真,怀敬之也。难当攻葭萌,获晋寿太守申坦,遂围涪城;西、梓潼二郡太守刘锡婴城固守,难当攻之十馀日,不克,乃还。锡,产之弟也。十二月,癸亥,诏龙骧将军裴方明等帅甲士三千人,又发荆、雍二州兵以讨难当,皆受刘真节度。

[10]氐王杨难当动员全国的兵侵刘宋,计划占据蜀地,派他手下的建忠将军苻冲从东洛兵抵御刘宋梁州的军队。刘宋梁、秦二州刺史刘真迎击苻冲,斩杀了苻冲,刘真是刘怀敬的儿。杨难当攻陷葭萌,俘获了晋寿太守申坦,而又包围了涪城。西、梓潼二郡太守刘锡绕城固守,杨难当连续攻十多日,不能攻克,于是返回。刘锡是刘产的弟弟。十二月,癸亥(十五日),刘宋文帝下诏,命令龙骧将军裴方明等率领全副武装的士卒三千人,又征调荆州、雍州二州的兵力讨伐杨难当,都由刘真统一指挥。

[11]晋宁太守松反,宁州刺史徐循讨平之。

[11]刘宋晋宁太守松谋反,宁州刺史徐循镇压了叛军。

[12]天门蛮田向求等反,破中;荆州刺史衡王义季遣行参军曹孙念讨破之。

[12]天门蛮族酋长田向求等人谋反,攻陷中。刘宋荆州刺史、衡王刘义季派遣代理参军曹孙念彻底平定叛

[13]魏寇谦之言于魏主曰:“今陛下以真君御世,建静之法,开古以来,未之有也。应登受符书以彰圣德。”帝从之。

[13]北魏士寇谦之对北魏国主拓跋焘说:“现在陛下是以真君的名义统治天下,建立静大法,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应该登台接受符书表彰和宣扬皇上圣明的恩德。”拓跋焘同意了。

.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