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涉务篇(2/2)

能随机应变,不辱君命;六是兴造的臣,用他能考工程节省费用,多主意:这都是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人所能办到的。只是人的秉各有短长,怎可以求这六个方面都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无所惭愧了。

古人验务农的艰辛,这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重视农业劳动。民以为天,没有,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要经过耕、锄草、收割、储存、打、扬场等好几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著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给年轻的仆役耕,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一次秧,不知何时播,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办产业,这都是养尊优带来的危害!

我见到世上的文学之士,评议古今,好似指掌一般非常熟悉,等有所试用,多数不能胜任。在累代太平之世,不知有丧之祸;在朝廷之上,不知有战阵之急;保有俸禄供给,不知有耕稼之苦;纵肆吏民上,不知有劳役之勤:这样就很难应付时世和理政务了。晋朝南渡,对士族优待宽容,因此江南冠带中有才的,就擢开到尚书分,仆以下尚 书郎、中书舍人以上,执掌机要。其馀只懂得文义 的多数迂诞浮华,不会理世务,有了小过错,又舍不得杖责,因而把他们放在清的位置上,来给他们护短。至于那些台阁令史、主办监帅、诸王签省,都对工作通晓熟练,能需要完成任务,纵使小人的情态,还可以鞭打监督,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睛不能看到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带,大帽,穿跟木屐,门就乘车代步,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著骑的士大失。宣城工萧大很喜南朝学者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他常骑著这匹。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旷达,不拘礼俗。如果是尚书郎骑,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南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在变中坐著等死的人,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一看见嘶鸣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这是老虎,为什么叫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程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